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计划

2012年01月18日  浏览量: 408 次  来源: 机械与工程学院  作者:   发布: 人员机构
   

一、学科基本概况

(一)机械与工程学院学科的基本情况(学科构成体系)与发展沿革

机械与工程学院涵盖“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教师重点分布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及“结构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于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于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三个学科均有多年的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经历。

目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名,已形成稳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机械优化设计和数控特种加工3个研究方向。学历结构上具有工学博士1名、硕士3名,职称结构上具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已形成稳定的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应用2个研究方向,共有人员5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1人,硕士3人。“结构工程”已形成以土建结构为核心,以建筑设计、工程管理为支撑的3个研究方向,共有人员5人,全部为工学硕士,其中,讲师2人,年龄以青年为主,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水平

本系自2006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一百余篇,SCI、EI收录10篇,实用新型专利4项,部委级科技奖励1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1项,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校级科研发展计划项目2项,参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7项。

(三)机械与工程学院拟建设重点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

机械与工程学院拟建设重点学科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该学科今年正在申报泰山学院第三批优势学科培养对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目前,该学科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在机械产品的服役功能与工作品质不断向新的极端发展的挑战下,需要发现更深层次的制造原理和更知识化的智能制造技术,由此,该学科形成了如下几个重要发展趋势:

1)运用新的制造资源和基础理论发掘新的制造原理和方法——发展新概念产品。

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纳机电系统(NEMS)、高能束制造等。

2)以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复杂产品制造过程和装备的集成科学。

例如: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复杂产品的多学科设计优化、云制造等。

3)以信息流全局监控为基本线索实现制造与服役过程精确调控——实现智能化制造。

例如:智能化制造、人工智能、无损检测等。

4)制造过程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例如:可持续制造、绿色制造等。

5)与其它学科交叉。

例如:生物制造、仿生制造等。

(四)机械与工程学院拟建设重点学科领域优势特色分析(有关比较分析指标参考见:附四)

1)本学科最主要的优势特色是该学科是其它具有战略影响地位领域或学科的基础和保障。早在“十五”规划中,我国就确定了八个最具战略影响的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资源环境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能源技术、先进防御技术。并且明确提出以本学科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是其它领域的基础和保障。

2)本学科另一个重要的优势特色体现在社会对本学科人才需求量大而且保持持续的旺盛需求上。据统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加入WTO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本学科的各层次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

3)作为我校本学科具有一定的方向优势和地域优势:

(1)方向优势与特色

围绕着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CIM方向在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展开过程集成和企业集成的研究,并对基于CIM哲理而组成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所包含的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和制造自动化系统等多个功能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研攻关与实践;围绕着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机械优化设计方向将优化设计及并行工程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电力变压器制造业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数控特种加工方向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学科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将CAD/CAM技术应用到数控特种加工中,在我校相关特种加工设备等硬件建设不足的情况下,依赖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方向优势与特色。

(2)地域优势与特色

自山东科技大学主体迁入黄岛以后,泰山学院是泰安市唯一一所面向普通工程类而开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泰安市及周边地区的工业及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本系学科建设定位与需求分析

1)本系学科建设定位

根据社会需求以及本系学科实际发展状况,机械与工程学院拟重点建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并以“机械设计及理论”为辅助支撑,“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结构工程”共同发展。

2)三个学科的需求分析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更偏重于应用,其社会需求量大。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先进制造技术,并把它称之为21世纪的技术。由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实用性,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所以被认为是提高制造业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先进制造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因此,本学科建设能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001年中国工程院的调查结论:中国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占整个工业生产的4/5,为国家财政提供1/3以上的收入,贡献出口总额的90%,就业人员8043万。可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制造业的发达与否依赖于本学科的健康发展。

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为我国制造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我国制造业承受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山东省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山东”也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类高级专业人才。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发展并重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可以提高应用型工程类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工程类高层次人才持续旺盛需求的保证,也是应对市场竞争与考验的关键。

(2)“机械设计及理论”更偏重于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其重要性是长远的、潜在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使机械工程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阶段。广义的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机械设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工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而在产品设计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产品的设计是第一步的,是关键的因素,整个产品的结构、轮廓等重大部分的决定均由在设计阶段的设计师们做出的,这就决定了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及保养过程的成本问题。据统计,产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制造、使用、维护等)的70%决定于产品的设计阶段。研究表明:英国劳斯莱斯汽车的制造成本的80%由设计阶段决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汽车的制造成本的70%由设计阶段决定,而设计阶段的成本相对于整个开发成本来说是很小的,大约只占5%,因而,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工艺性、可装配性等因素,争取产品从设计到运行一次成功,避免在产品开发的后期改变方案而造成巨大的浪费。由此可见,机械设计专业在整个机械制造业中的巨大作用,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制造业在山东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械设计专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是制造业的支柱,所以机械设计专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专业,制造业离不开机械设计,尤其是现在机械正朝着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将带动其它行业迅速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的83%。但我省制造业结构层次偏低,制造技术和职工培训相对落后,远未达到制造业强省的标准。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机械设计领域基础理论,系统地进行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具有“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高素质”的适应本专业领域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满足建筑业市场发展和建筑业市场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一方面,“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是建筑业市场发展的需要。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从最新的行业数据来看,建筑行业目前正处在高景气运行状态,预计未来几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将保持在15%-20%。

山东是建筑大省,山东建筑业在全国举足轻重。2006年制定的《山东省建筑业发展纲要》,确定了未来15年山东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措施,在《纲要》的指导下,建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企业经营结构由传统房屋建筑业为主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专业建筑业拓展,向房地产、新兴建材、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延伸。随着山东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的崛起,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和动力。

泰安市“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的主要任务是以开放为先导,融入济南都市圈,对接半岛城市群,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布局,强化泰城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县级城市发展,积极发展小城镇,这些都为泰安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另一方面,“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是建筑业市场人才需求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业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

近年来,山东省建筑业有了很大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先进省市相比,山东省建筑业在科技水平、人才素质、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强人才工程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成为必然,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山东省建筑业发展和赶超先进省份的迫切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结构工程”学科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传统专业将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地进行自身的调整与革新,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人才。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六)总体思路

本系学科建设的战略思想是:“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力,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实施优势发展战略”。

立足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在现有学科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战略使命与目标、结合区域优势以及应用型工程类学科的特点,选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及满足省内或国内本行业需要的不可替代学科,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以学科特色为先导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以优势学科的发展带动系内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机械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点带面,协调发展;服务地方,共同发展;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加强交流,跃动发展;完善机制,保障发展。”

本系必须在学校学科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有重点地建设一部分能够很快发展并符合地区和国家需要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在办学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集中有限的资源,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予以重点投入和建设,使之保持和发扬优势,并辐射带动相关研究方向协调发展;本系涵盖的学科作为地方院校中的应用型工程类学科,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对学科发展进行定位,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围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主题,形成区域性特色,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就不能建立起一流的学科,也无法形成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交流,一方面能跟踪本学科学术前沿,避免“闭门造车”;另一方面,通过与校外兄弟院校或企事业单位力量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和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实现跳跃性非常规发展;学科建设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条件建设、经费投入、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七)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建设内容上实现以下目标:“十二五”期间本系学科建设主要以已有的三个学科为核心,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使我系在已具备一定基础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结构工程三个学科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形成自身特色,力争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二五”期间,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以下目标:

1)将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成省级重点学科;

2)培养不低于1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或者不低于1个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

3)争取承担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省级科学基金项目,取得1项以上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4)核心期刊论文年人均2~3篇,SCI或EI收录年人均0.5篇,学术专著或教材2~4部。专利年均1~2个。

(八)学科布局

机械与工程学院涵盖“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教师重点分布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及“结构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三、建设内容

(九)建设的主要学科或学科方向

建设的主要学科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机械优化设计”和“数控特种加工”。其中,“机械优化设计”可以看作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的交叉方向,也是本系实力最强,也是可以依赖软件的建设弥补硬件投入不足的研究方向,所以是本系最着重发展的研究方向。

结合学术前沿以及我校实际,CIM方向将向以下目标展开研究:制造企业过程集成、创新设计与先进制造的集成、多学科设计优化的研究与应用、创新设计与TRIZ的研究与应用、虚拟企业的建立、企业间的集成、PDM与ERP的集成;机械优化设计方向将向以下目标展开研究:使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电磁场等性能的计算以及优化设计;数控特种加工将向以下目标展开研究:数字化制造在电解加工及在其他特种加工中的应用、特种加工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特种加工与传统加工在制造领域的有机结合、特种加工中的组合加工技术。

在已具备一定基础的研究方向上,根据本学科的发展,今后有重点地开展多学科设计优化、创新设计与TRIZ理论、虚拟样机技术与并行工程、工业机器人等研究方向的研究。

(十)学术队伍与团队(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团队建设等)

根据师生比例要求,学科队伍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采用“内培”与“引智”相结合的策略。对内首先明确以培养学科领军人物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启动和实施一系列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在人才使用上,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重点,强化岗位聘任,建立“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外紧盯学术前沿,瞄准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对自身师资力量及结构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引进紧缺或领军式优秀人才。

(十一)科学研究(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获奖等)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积极寻求制造企业的合作,多争取横向科研攻关项目,锻炼团队师资队伍的同时,加大服务地方的科研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承担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省级科学基金项目,取得1项以上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年人均2~3篇,SCI或EI收录年人均0.5篇,学术专著或教材2~4部。专利年均1~2个。

在科研经费方面,“十二五”期间纵向项目争取平均每年获得不低于10万元的资助经费,横向项目争取平均每年获得不低于50万元的资助经费。

(十二)人才培养

目前人才培养停留在本、专科层次上,在该层次上,立足实际,一是主动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工程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努力形成适应地方需要的、有特色的本科专业结构;二是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实现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和业务培养向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做好日常教学的同时,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例如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另外,积极组织动员同学们申报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研激发并锻炼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本科生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培养层次的提高,在实现研究生培养上采取三步走的策略:首先,鼓励本学科有能力的老师参加校外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然后,积极寻求与兄弟院校或科研单位的合作,创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最后,在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基础上,申请硕士研究生授予权。

(十三)教学研究(教改立项、教研成果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

目前,机械与工程学院拥有校级教改立项3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全国应用规划教材1套(包括配套习题集),省部级以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项目还有待实现零的突破。

今后,应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学科建设思路。为此,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优秀教学成果、教材奖零的突破,建设1-3门省级精品课程或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十四)实验室或研究机构、基地等平台建设

1)机械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目前主要是针对教学服务,从规模、层次、仪器设备精度等方面看,对科研的支持力度不大。今后应广开渠道,多方争取资金,逐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机械工程学科应逐步加强或建立力学实验室、数控加工实训室、精密测量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微机械制造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CAD/CAE/CAPP/CAM等先进的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科应逐步加强或建立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测绘实验室、结构软件分析等先进的实验室。

2)本学科暂未开设研究机构,拟定今年开设“TRIZ与创新方法研究所”,随后开设“PDM与集成制造研究所(暂定名)”、“并行工程研究所(暂定名)”、“机械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所(暂定名)”、“特种加工研究所(暂定名)”等多个本学科相关研究机构。

3)基地建设包括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校企产学研实习基地两方面的建设。前者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层次和办学层次,有利于加强科研力量,提高创新能力;后者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强条件建设,弥补学校投入不足。

(十五)学术交流(举办学术会议、聘请专家讲学、合作研究等)

大力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加强系内学术交流工作。采取教师进修报告会、重要学术会议汇报会、中青年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广泛性、经常性、制度化的学术交流,推动学术思想创新,营造宽松、包容、和谐的学术环境和有利于学术发展及人才成长的学术氛围。在对外学术交流工作中,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重要学术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团体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合作。鼓励教师加入各种学会组织,逐步建立相对固定的有利于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的国际、国内交流关系。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每年度争取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内讲座不低于2次,学科团队成员参加国际或国内会议平均1人次,并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访问学习。

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十二五”期间能成功承办1次高水平的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

四、主要保障措施

(十六)组织保障、政策与机制保障

1)建立学科建设负责人管理制度。

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学科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有效协调学科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保证组织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经费落实。

2)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岗位责任制度、评估验收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以制度促建设,对学科建设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1)通过政策激励和经费资助,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创造性作用。

(2)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高新技术项目,尝试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以及已形成科技产业并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承担者实行奖励。

(3)制定与完善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学科建设的质量监控,将学科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构建新的学科建设运行体制。每年严格按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实行自评-建设-再自评-再完善的全过程管理。系内组织专家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梯队成员、科研机构进行考核,对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者,系内给予表彰奖励,并继续给予优先支持。

(十七)经费保障(提出本学科资金的筹集方式和具体的使用意向)

1)资金筹集方式

广开渠道,加大条件建设投入。校内争取获批优势学科培养对象、校内重点科研机构建设经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以及学校专项;校外争取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经费的资助;与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合作与服务工作,加强交流,加强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广泛争取资金资助,从而加大条件建设投入。

2)资金使用意向

(1)实验室等条件建设。根据本学科建设的目标,需建设好3-4个高档次的实验室、1-2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如CAD/CAE/CAPP/CAM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

(2)人才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学术交流等;

(3)购买文献资料及其信息化建设;

(4)论文发表、查新等相关费用;

(5)教学、科研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者的奖励。

(十八)资源优化配置(学术团队、基地、平台的整合)

作为现代化大学心脏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对工科尤其是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学科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本系的实验室等条件建设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针对有限资金投入的现状,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在校内设立资源共享机制

实验室依然归院系负责,但可以在校内实现仪器设备的共享。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设备重复购买、实验用房紧张、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的出现。

2)学校建立统一的实验中心

实验室不再归院系负责,所有仪器设备等资源优化配置后完全归统一的实验中心负责,教学或科研实验可以向该中心提前申请,由该中心统筹安排。

3)试行开放实验机制

实验室依然归院系负责,在完成必需的教学或科研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各个实验室均设有开放实验项目,即将实验室(中心)能够开出的、实验教学任务之外的实验项目对学生开放。每学期初向学生公布开放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选好后即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性的实验。这样就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开放实验是对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的有效补充,也是充分开发、利用先进实验设备的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实验设备的作用。

五、预期建设成果(要有具体量化指标,如重点科研项目、高水平成果、获奖等)

1)学生培养。

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平均每年获得国家级大赛奖励2项以上,省级大赛奖励10项以上,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承担10项以上。

通过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以上。

2)服务地方。

通过承担横向科研项目、承担社会培训等工作践行“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同时,为我校争取多种经费资助,平均每年不低于100万元。

3)科学研究。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承担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省级科学基金项目,取得1项以上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4)团队建设。

培养5名以上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不低于1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或者不低于1个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

5)重点学科。

最终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六、对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系实际,为了实现本系的学科建设目标,需要学校提供的相关政策支持等,所提要求尽量明确、合理)

1)鉴于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是两个一级学科,划归一个系不利用二者的发展,是否可以把机械与工程学院升格为二级学院,下辖按一级学科划分的两个系。

2)鉴于目前尚未形成一支由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水平高、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而且由于待遇或者地理位置的缘故难以引进应届工学博士毕业生。

需要学校提供的相关政策支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学校能否在引进人才方面提高待遇;

二是对难以引进博士毕业生的学科是否可以暂时降低标准,例如,引进部分211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缓解教学和科研攻关力量不足的压力。

3)硬件设备的高投入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学校在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工程类学科的设备投资方面能否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或专项资金。